清代天后宫和会馆

Tianhou Temple and merchant guildhalls in Qing Dynasty

简介

会馆是我国早期的一种商业帮会组织,它起源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但因清初实行海禁政策而未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追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统一台湾之后,海禁渐弛,我国的私营海运贸易业复逐渐由恢复而进人了大踏步发展,于是各通都大邑的商帮会馆也如雨后春笋地纷纷成立。

商帮会馆创建天后宫的目的,首先在于一些商客们相信妈祖能保护他们的航运安全和保佑他们免于疾病、破产等意外之灾。其次,也交织着沿海地区的商人们藉妈祖的共同信仰来联络乡谊的需要。再次, 商帮会馆创修天后宫,通过共同的祭祀活动,在联络乡谊的基础上, 还可藉此调解同籍商人的内部纷争,共商同籍商人的对外斗争之策。

由于商人们赋予天后宫的上述多种功能,所以在天后宫的建筑布局上往往与所属会馆连为一体,甚至合二为一。在清代的天后宫中,就有不少的天后宫直接被人们称为会馆。而我国沿海、沿江及外国一些商埠的会馆,更是大多数与天后宫建筑合为一体,或在天后宫中附设会馆,或在会馆里特建一座天后殿。

因而,会馆天后宫是清代天后信仰中独具一格的形制。自从会馆制度出现,商帮会馆就成为传播妈祖民间信仰的主要媒介。 商帮会馆是造成妈祖信仰深入传播的主要因素。它同我国及所在外国的海运贸易的发展和沿海、沿江一批新兴商埠的开发,关系尤为密切,故值得我们进一步深人加以总结和研讨。

分布情况

当时的商帮主要分为闽商帮、闽粤商帮、粤商帮、三江商帮、山东商帮以及其他商帮。途中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不同商帮组织。 从各省商帮会馆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商帮会馆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同时可以看出闽粤商帮大部分分布在江浙沪一带, 而三江和山东的商帮大多集中于关外地区。

流动趋势

从各省商帮会馆的分布情况时间流动趋势中可以看出,清代我国沿海地区商帮的经营流向基本呈向北递进的趋势。从清代商帮会馆所建天后宫的具体时间来看, 多为乾隆时期以后所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乾隆时期以后的中国社会商业化的历史进程。

结论

总而言之, 清代天后宫的广泛分布和妈祖文化的传播, 主要是通过商帮会馆的途径和商业力量来推动的。在这里, 我们可以发现清代中国社会的商业发展进程与妈祖等民间信仰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这一意义上说,商业势力正是中国民间信仰获得传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陈尚胜. (1997). 清代的天后宫与会馆. Qing shi yan jiu = Qingshi yanjiu, 3, 49–60.

蒋维锬. (1995). 清代商帮会馆与天后宫. Hai jiao shi yan jiu, 1, 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