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庙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

妈祖文化海外传播时间线

海外妈祖文化发展研究成果


Overseas Mazu 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Results

100%

东南亚五国的妈祖庙分布图

东南亚五国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和泰国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路线图

研究结论一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东南亚五国的妈祖庙分布与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路线图高度一致,甚至有部分点位是重合的。研究表明,东南亚马来半岛历来是郑和船队的必经之地,半岛上的满刺加是郑和船队开展对外贸易的基地。由于郑和帮助满刺加摆脱了暹罗的统治,并扶植其商业发展,进而使之很快变成了一座繁盛的商业城市。繁荣的满刺加吸引了许多外来商贾和移民,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福建人。明代“既以马六甲为对南洋贸易的中心,故中国商船均云集港内,每年初春顺西北季风南来,……其时,马六甲华侨大都来自闽省,男女顶结髻,习俗同中国,……俨然为海外中国的城市。”南洋地区福建籍华侨人数的增多,对于妈祖信仰的传播和普及无疑是一种福音。因为它不仅仅解决了妈祖信仰在信仰与传播方面人数过少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妈祖信仰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妈祖”这一外来信仰具备了充分的“实力”与本土宗教抗衡,并且有效地抵制了本土宗教长期以来在华侨信仰方面的磨合作用。以上材料充分表明,郑和下西洋确实对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研究结论二

下南洋路线图

清代下南洋历史图片

通过观察统计,我们发现东南亚五国妈祖庙的建筑年代多集中于清代。为什么是清代呢?这或许与清代的下南洋有关。清朝末年,福建、广东一带在当时慌乱穷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极度难以维持,为了谋生计,维持家庭生活,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躲避战乱,闽粤地区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谋生。而在人类文化传播的诸多推动因素中,人口迁移无疑是文化分布、区域变迁和重心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文化交流最基本、最原始的媒介。特别是在生产力不发达、传媒手段不丰富的时代,文化传播与人口迁移更为密切,传播效果也更为显著。在华人华侨移民迁徙过程中,他们往往把妈祖的信仰带到迁居地,或以个人名义,或举家族之力,或帮群共建妈祖宫庙,并虔诚开展各种崇拜信仰活动,并对当地居民原有的信仰及风俗文化造成影响,如此,妈祖文化不断传播到“海丝”沿线各国。

东南亚五国妈祖文化发展概况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zu culture in fiv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越南

  越南古称交趾安南,自东汉时期始便与中国有商贸上的往来,宋代大中祥符初年 1009 即有华侨前往越南明代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新时期,也开创了华侨开发越南的新时代,并带动了越南妈祖信仰的传越南华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建立会馆与妈祖庙合一的建筑,作为华人联谊场所,使妈祖信仰得到传播据目前所知,越南供奉妈祖的会馆属会安最多,有会安中华会馆广肇会馆福建会馆潮州会馆凉府会馆边和七府古庙堤岸中华理事总会三山会馆义安会馆琼府会馆温陵会馆霞漳会馆等处此外,还有胡志明市的琼州会馆五帮共同会馆温陵会馆,永隆市的天后庙沙沥天后庙与茶荣省小芹县天后宫等。在越南诸多妈祖庙中,最著名者当是胡志明市的穗城会馆天后庙 阿婆庙) ,其每年香火费的收入颇为可观,有时甚至高达上亿元会馆 1993 年被越南文化新闻部确认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迹1995 年,该庙举行 庆祝穗城会馆天后庙建庙二百三十周年典礼并进行大规模兴工整修,使这座独具广东建筑艺术特色的古庙重焕光彩,也为堤岸当地的旅游经济做出贡献。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华人是马来西亚的三大族群之一, 由于渡海移居海外的原因,妈祖成为他们的主要信仰之一。华人在各地广建妈祖宫庙,马来西亚妈祖宫庙也成为了凝聚华人社会群体、联结华人情感纽带的重要媒介。他们在祭祀妈祖过程中联络乡谊,增进感情,共谋福祉。吉隆坡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每年都要从福建湄洲岛妈祖祖庙迎回妈祖分身一尊,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妈祖巡游祭拜活动,朝拜的队伍浩浩荡荡、热闹非凡。通过该活动,该地各行华裔商人聚集一 起联络乡谊、联系商情和解决纠纷,有效地促进同乡会馆内部的敦睦团结,形成华人的族群认同。马来西亚会馆妈祖庙不仅是会同议事之所,更是教义重礼之地,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教化子民的功能。它们为早期华人及其子女的启蒙教育、提高文化素质,传播和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宝贵贡献。 此外,马来西亚妈祖庙不仅在华人社团受到拥戴,而且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允许和支持。比如吉隆坡的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就是受到政府支持才能在首都市中心的乐圣岭上建造一座美轮美奂的中国宫殿式天后宫,该天后宫的建筑艺术和管理模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对马来西亚其他兄弟民族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天后宫每次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也都得到大马政府的支持,许多华裔高级官员还直接参与了有关活动。现该天后宫成为吉隆坡主要旅游景点,为振兴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

 

 

新加坡

妈祖信仰在新加坡的传播,几乎是与新加坡开埠同步,甚至可能来得更早。如今,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妈祖信仰在宗乡会馆的运作下,已 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现 有 50 多座妈祖宫庙,其中最为出名的天福宫是 1821 年由华人船员们创建,1839 年南洋诸地的华侨们集资从泉州运去各种构件的建筑材料进行扩大兴建的,他们视妈祖神像为 “食德思根” 的象征,以表达思念故土,不忘中华优秀文化之根。现该宫庙已被新加坡国 家古迹保留局公布为第一批重点古迹之一。由于新加坡华侨华人对妈祖的虔诚崇信,因此妈祖信仰在促进新加坡华侨华人团结奋斗、创办公益慈善事业及寄托对祖籍国思念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 粤海清庙虽是潮籍人士所创建,但广东省各属人士均前往奉拜。早期每逢 农历十一月间举行的一年一度妈祖游神活动,全新加坡的广、惠、肇、茶阳、嘉应、琼州人士均有参与此一盛事。于是,这一活动便为华侨华人 提供了联络乡情、增进乡谊的机会,而妈祖庙也 就成为他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场所。而新加坡西河公司天后宫初建之时,除供奉妈祖外,也被当作华侨初到南洋投靠亲友的临时接待站,发挥公益慈善作用。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妈祖信仰也是在明代随福建人渡海就开始了。据印尼华人李卓辉《金德院与印华文化史》介绍,建造于1650年的印尼雅加达金德院,是印尼群岛最早供奉妈祖的神庙之一,由闽粤华侨集资兴建。印尼现有妈祖庙40多座,且印尼妈祖信仰在华侨华人与当地人共同开发、建设当地社会的过程中,在一些地方已经逐渐与当地宗教信仰互相融合,并为当地居民所接受。比如:在东爪哇泗水福安宫中,除主祀妈祖、陪祀关圣帝君、福德正神、广泽尊王、哪吒与韦驮外,还在二堂主神坛供奉“难近母”。这一尊难近母是当地居民信奉的印度教女神,又称“杜尔迦女神”。她是印度教雪山神女的化身之一,既是湿婆的妻子,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女神———降魔女神;她是性力派崇奉的主神之一,也是印度教中信徒较多的神祇之一。这就体现了在当地华侨华人中, 妈祖信仰已经逐渐与当地印度教信仰互相融合。供奉妈祖的苏门答腊岛棉兰天后宫于1911年兴建,1976-1978年进行重修。在1978年重修竣工这一年,该宫又取一印尼文名称 WiharaAriya Satyani,目的为了适应该宫有关信仰在印尼当地民众中传播的需要。

泰国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 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 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泰国的妈祖信仰主要在华侨华人中传播。据中山 大学段立生教授20世纪80年代在泰国通过对曼谷、吞武里府、乌隆府等地60座中式寺庙进行的抽样调查后,发现其中有12座主祀或附祀有妈祖。较重要的妈祖庙有:四丕耶七圣妈庙、曼谷七圣妈庙、曼谷新兴宫、素叻府天后圣母庙、洛坤府天后宫、洛坤府天后庙等。泰国妈祖信仰在有些地方已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在一起,为当地民众(甚至上层人士)所接受。如:素叻它尼府班多路的顺福宫把妈祖与观音作为当地土地神“属府王爷”的陪神即是一例。说明当地福建华侨华人在信仰妈祖、观音的同时,也信仰当地的土地神 “属府王爷”;在他们心目中“属府王爷”与妈祖、观音已经难分彼此,甚至妈祖与观音只好作为他的陪神了。曼谷达挠路的玄天上帝庙以玄天上帝为主神,妈祖等诸多神明为陪神。然而,泰国人却把此庙称为虎神庙。传说有一位武士,侍母极孝。一日,其母遇饿虎,将被虎噬; 武士赶至,以身饲虎,母得以幸全无恙。武士死后,化为虎神,泰人立庙祀之。于是,华侨华人信仰的玄天上帝、妈祖等神明与泰国人民信仰的虎神,便在同一庙中祭祀,混为一体,显示了中泰两种宗教。

Bibliography

刘婷玉. 2017.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妈祖信仰的海外传播.”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Theoretical Front in Higher Education (6): 131-142. doi:10.3969/j.issn.2095-5804.2017.06.016.

巫秋玉. 2008. “论泰国华人社会中的妈祖信仰.” 莆田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tian University 15 (4): 84-90. doi:10.3969/j.issn.1672-4143.2008.04.018.

李一鸣 李洁宇 黄海蓉. 2017.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南妈祖信仰关系初探.” 新东方; the New Orient (3): 46-50.

李天锡. 2009. “试析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 东南亚纵横; Around Southeast Asia (6): 64-68. doi:10.3969/j.issn.1003-2479.2009.06.014.

林希. 2015. “论马来西亚妈祖宫庙与华文教育.” 莆田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tian University 22 (1): 22-26.

———. 2013. “论马来西亚的妈祖宫庙及其信仰文化特色.” 莆田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tian University 20 (4): 7-10.

林明太. 2022. “妈祖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Wenhua Yichan (4): 143-150. doi:10.3969/j.issn.1674-0890.2022.04.019.

———. 2020. “妈祖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交流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86-96. doi:10.16497/j.cnki.1672-335X.202003009.

林明太 黄朝晖. 2015a. “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18 (4): 1-6.

———. 2015b. “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18 (4): 1-6.

王心 and 宋建晓. 2022. “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妈祖文化——基于民族认同的视角.” 莆田学院学报 29 (3): 17-40. doi:10.3969/j.issn.1672-4143.2022.03.004.

陈国强. 1990. “东南文化中的妈祖信仰.” Dong Nan Wen Hua; Southeast Culture (3): 40-43.